4月2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北京召开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劳模表彰暨班组建设工作会天盈财富,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的李树云被评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劳动模范并现场接受表彰。
近日,记者走进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在十三分厂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见到了身着工装的李树云,他正专注地按动着床子上的按键,眼睛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生怕出一点纰漏。
“为了梦想,就算再苦再累,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前进,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这是李树云接受采访时的第一句话。43岁的他,被采访时还会低头红脸,但当谈起他的学习之路,以及他与德国进口车铣复合机床故事时滔滔不绝,眼中充满自信。
2016年,由于航品订单的增加,公司引进了德国进口车铣复合机床,却因缺乏匹配的后置处理软件天盈财富,无法完成曲面联动加工等关键工序。如果要实现功能,则需花费价值至少8万元购买进口软件。李树云主动请缨,白天泡在车间拆解机床,研究运行逻辑,夜晚自学编程语言。用3个月时间开发出自主后置处理程序,不仅节省了成本,更让5台设备加工效率提升30%,间接创造经济价值上千万元。
敢啃硬骨头的李树云总是能挑起重担。随着新型航空材料应用,零件变形、刀具变形问题成为制约质量的“拦路虎”。面对这一困境,李树云购买相关书籍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摸索与总结经验,最终将通用零件位置度要求0.03mm,尺寸公差0.01mm,表面粗糙度0.4μm的精度等级,并将这一技术控制要点写成编程模板,嵌入到公司所有设备使用的编程软件之中。
作为航空产品生产链的一环,力臂产品中的薄壁套筒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变形大,合格率低成为航品生产的加工瓶颈,而李树云却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誓要解决这个“卡脖子”的问题。他带领团队翻遍了《材料力学》《精密加工技术》等专业书籍,创新采用分层切削法与变向进刀技术,将薄壁套筒零件误差控制在±0.0075mm内,有力地缓解了生产现场的质量压力。丝杆套零件原工艺问题频发,成本高昂,他自制工装和宏程序编程,使用数控车床解决打刀和冷却液问题,合格率提升至100%,降低了生产成本。
“每个0.01毫米的突破天盈财富,都是航空安全的保障。”这是李树云写在工作日志上的座右铭。
作为航品生产线的“老师傅”,李树云始终将政治担当融入技术攻坚中,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组织开展班组学习,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化为攻坚革新目标。他的工位还摆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航空制造技术》《材料力学》等相关书籍。
“我们党员就像机床的主轴,既要能承受压力,还要精准转动。将理论知识同工作实际相结合,承担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急、难、险、重等问题。”李树云说。
在“传帮带”方面,李树云更是毫无保留。“李师傅教我们不仅要看图纸尺寸,更要懂工艺意图,他将自己的经验全部教给我们,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如今的我,也是高级工了。”其徒弟小陈说。他的徒弟相继在各个领域成长为技术骨干,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李树云积极带领同事一同进步。他把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总结转化,每年组织开展“经验技术交流会”“青年员工心得讨论会”,向大家传授技能和经验,提高整体技能。
23年来,李树云从一名平凡的普通技校生成长为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他秉承忠诚奉献的初心、自力更生的勇气、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勇攀高峰的决心,用航空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人才培养的无私奉献,以初心为墨书写新时代航空人的奋斗答卷。
(刘岩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运)天盈财富
益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